善心忠厚有福报,更夫摇身变掌柜
现代生活条件好,但很多人却感慨不如以前。为什么呢?人心变了!过去的人注重礼教,讲究“三纲五常”,虽说有不少争议(尤其是“夫为妻纲”这句),但古人提倡“仁义礼智信”这一点还是没有争议的。在古代,不管是做学问,还是做生意,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做人厚道讲诚信,讲忠义,推崇见财不昧,秉性直率,虽然也有那种作奸犯科的小人,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比今天更加淳朴。清末民初的时候,有个名叫胡善的打更人,就是这样的厚道人。几十年来兢兢业业,风雨无阻,哪怕下冰雹,也是按时在街头巷尾打更报时。谁家夜深了忘记吹灯,为了防止火灾,他敲门将户主叫醒,把油灯火苗吹灭。有些人家晚归,忘了关门上栓,他若是发现了门是半掩着,就会悄悄喊人将门关上,以防贼人乘虚而入。到了天热的时候,大家都会摆出凉床在外乘凉睡觉,若是遇到有人把铺盖掉到地上,胡善看见了,就会主动捡起来帮忙盖上。到了冷天,遇到醉汉倒卧在街上冰冷的石板路上,胡善就会好心把醉汉叫醒,扶起来帮忙带回去。久而久之,胡善在当地小有名气,说到他,大家都竖大拇指,夸他是大善人。这事传到当地有名的大善人刘七爷耳中,对胡善敬佩不已。刘七爷世代做生意,是个讲究人,买卖公道,童叟无欺,每年都会拿出不少钱救济百姓,修路搭桥更是常有的事。听说胡善忠厚本分,刘七爷有心帮他一把,打听得知胡善粗通文墨,就让他在自己的钱庄里办事,薪水比以前多十倍,负责银两票据的保存,以及商家票号收帐。胡善上任没多久,就接到一个棘手活,跑去收账。一年半前,武昌府有个商家欠票号一笔钱,说好一年之后本利两清,可谁知拖了大半年,一直赖债不还。拿人钱财,给人办事,胡善当仁不让,也不推辞,简单打点行装就坐船下汉口,一路打听,找到了债主黄三。一番寒暄之后,胡善说明了来意,黄三倒也不否认自己欠钱的事实,可就是今天拖明天,明天拖后天,不是没钱,就是货款没收回来,以各种理由拖欠。胡善也不争执,也不动粗,找了个便宜的客栈住了下来,每天跟着黄三要账,黄三到哪他就到哪,如同跟班一般形影不离。时间一长,大家都知道黄三欠钱没还,不愿意和他做生意,弄得黄三脸上无光,只得四处筹钱,如数奉还给胡善。胡善不辱使命,把钱交给了刘七爷。刘七爷哈哈大笑,当即拿出了几块大洋,作为他的酬劳。然而胡善分文不要,谦虚地毕恭毕敬地说:“您能让我下汉口讨这笔帐,够抬举我了,我原来是个打更的更夫,你老提拔,我知恩回报尽点马之劳算得了什么?”刘七爷十分敬佩胡善的为人,视其为心腹,给他开了高薪,在胡善六十大寿的那天,刘七爷亲自上门贺寿,还送去一份大礼,成为一段佳话。礼貌回帖 你在怪事区发好人好报的故事,搞笑吗 福摆放整齐 第一次回复你,十分古庙 农妇变身掌柜的金卡科技 修路搭桥更是常有的事